公民的責任,從先有自己想法,到比較政黨想法,再到比較政黨實際表現,接著做出選擇,現在要完成循環過程了,也就是第四個責任--監督。
監督這個段落其實是回到公民的第一、第二責任,也就是再比較的過程,因為這才能協助我們做出「再選擇」,循環不息。
講一個現實問題,我們一定要先體認到,選舉時的政見絕對都是比較好聽的,換句話說,選後失望的可能性比起感到滿意來說是大得多的,這一點相信大家只要稍微用點判斷力加上想像力也都能得這種結論。
所以,這種程度的失望,選民一定要有能力加以同理,不然會變成永遠不爽的選民,而不是有判斷能力的選民。
監督其實是有兩個層面的行為,一個當然是針對當選者的監督,也就是看你做得好不好,值不值得下次再選你。另一個部分是針對落選者的監督,也就是值不值得下次換選你。
這兩個動作絕對要同時進行,絕對要這樣,不然你就慘了。為什麼?因為政黨間互相攻擊是常態。如果你習慣性只看一種政黨來源的訊息(這在台灣尤其嚴重,國民黨明顯壟斷大多數媒體,明顯違反政黨退出媒體的民主常識),絕對會受騙上當,也就是變丁丁。
當我們監督政黨時,有幾個要注意的,一個是政見的完成度,是進度落後、如期完成,或者進度超前,這些都能讓我們看見一個執政者的施政能力,而同時相對的,如果這項政策是你所支持的,你要看看對手政黨在這個政策上面的表現,是確實監督,放水不管或者是惡意杯葛。
所謂確實監督,指的是審查人家預算(人家總統也是民意選上的,人家的政見你鬼叫什麼),但針對不合理之處提出來,看是要刪掉,還是做進一步審查動作,必要的話還要公聽會甚至是公投解決爭議案件,但不能不審,或提不出意見卻老是不通過。放水不管,則是擺給他爛,通常會發生再執政黨跟再也黨串通好的時候(講好聽是協商交換),這種時候,如果被交會的是你在乎的政策,就必須出來表示意見了(一個人沒力,通常是由壓力團體提出),不然就真的是放水。
惡意杯葛就要注意了,因為執政效能不彰很可能是導因於此,並非執政者的問題。
最 簡單的就是國民黨這八年的表現,這是惡意杯葛癱瘓施政的最佳樣板。大家都知道立法院效能不彰,其混亂程度甚至嚴重到變成國家整體指數最大罩門。國民黨常拿 台灣各項國際評比中,政府表現最差來攻擊民進黨,可笑的是,這個政府效能最差,常常是因為立法院分數太差所致,因為立法院功能不彰,請問這是誰要負的責 任?
最近國民黨在立院拿下絕對多數,說出了不要政黨惡鬥的話來,笑死人,這八年來是誰在製造政黨惡鬥?不就是國民黨?這種選輸不甘願就製造動亂,用來脅迫民眾 非選他不可的惡劣政黨,還真是不要臉到極點。像這種素行不良的集團,如果行政系統也被拿去,會變成何等怪物?以馬英九的無能(見台北市八年沉淪實證)與反 智(見其無民主素養發言錄)來看,真的是前途黯淡。
最近李遠哲出來講一個很基本的道理,就是「民進黨在爛,也還比國民黨好」。
民進黨變爛當然不是好事,也該加以譴責,但你投票是為了選好的,罵歸罵,選就是選比較好的,這是選民最基本的工作。你把未來交給以個落選八年不但沒有反省,甚至變本加厲越來越沉輪的政黨幹嘛?你是在暗示越沉淪越有機會當選嗎?這樣國家怎麼可能有善的循環?
監督這個段落其實是回到公民的第一、第二責任,也就是再比較的過程,因為這才能協助我們做出「再選擇」,循環不息。
講一個現實問題,我們一定要先體認到,選舉時的政見絕對都是比較好聽的,換句話說,選後失望的可能性比起感到滿意來說是大得多的,這一點相信大家只要稍微用點判斷力加上想像力也都能得這種結論。
所以,這種程度的失望,選民一定要有能力加以同理,不然會變成永遠不爽的選民,而不是有判斷能力的選民。
監督其實是有兩個層面的行為,一個當然是針對當選者的監督,也就是看你做得好不好,值不值得下次再選你。另一個部分是針對落選者的監督,也就是值不值得下次換選你。
這兩個動作絕對要同時進行,絕對要這樣,不然你就慘了。為什麼?因為政黨間互相攻擊是常態。如果你習慣性只看一種政黨來源的訊息(這在台灣尤其嚴重,國民黨明顯壟斷大多數媒體,明顯違反政黨退出媒體的民主常識),絕對會受騙上當,也就是變丁丁。
當我們監督政黨時,有幾個要注意的,一個是政見的完成度,是進度落後、如期完成,或者進度超前,這些都能讓我們看見一個執政者的施政能力,而同時相對的,如果這項政策是你所支持的,你要看看對手政黨在這個政策上面的表現,是確實監督,放水不管或者是惡意杯葛。
所謂確實監督,指的是審查人家預算(人家總統也是民意選上的,人家的政見你鬼叫什麼),但針對不合理之處提出來,看是要刪掉,還是做進一步審查動作,必要的話還要公聽會甚至是公投解決爭議案件,但不能不審,或提不出意見卻老是不通過。放水不管,則是擺給他爛,通常會發生再執政黨跟再也黨串通好的時候(講好聽是協商交換),這種時候,如果被交會的是你在乎的政策,就必須出來表示意見了(一個人沒力,通常是由壓力團體提出),不然就真的是放水。
惡意杯葛就要注意了,因為執政效能不彰很可能是導因於此,並非執政者的問題。
最 簡單的就是國民黨這八年的表現,這是惡意杯葛癱瘓施政的最佳樣板。大家都知道立法院效能不彰,其混亂程度甚至嚴重到變成國家整體指數最大罩門。國民黨常拿 台灣各項國際評比中,政府表現最差來攻擊民進黨,可笑的是,這個政府效能最差,常常是因為立法院分數太差所致,因為立法院功能不彰,請問這是誰要負的責 任?
最近國民黨在立院拿下絕對多數,說出了不要政黨惡鬥的話來,笑死人,這八年來是誰在製造政黨惡鬥?不就是國民黨?這種選輸不甘願就製造動亂,用來脅迫民眾 非選他不可的惡劣政黨,還真是不要臉到極點。像這種素行不良的集團,如果行政系統也被拿去,會變成何等怪物?以馬英九的無能(見台北市八年沉淪實證)與反 智(見其無民主素養發言錄)來看,真的是前途黯淡。
最近李遠哲出來講一個很基本的道理,就是「民進黨在爛,也還比國民黨好」。
民進黨變爛當然不是好事,也該加以譴責,但你投票是為了選好的,罵歸罵,選就是選比較好的,這是選民最基本的工作。你把未來交給以個落選八年不但沒有反省,甚至變本加厲越來越沉輪的政黨幹嘛?你是在暗示越沉淪越有機會當選嗎?這樣國家怎麼可能有善的循環?
公民責任:
1.公民有責任思考自己的政治願景,並與政黨願景比對
2.公民有責任比較人選或政黨的好與壞,比好比爛一樣重要
3.公民有責任投票做出意見表達
4.公民有責任監督政治,不是只有單方面批評,而是多方面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