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群(The Swarm)


The Swarm)
作者:法蘭克.薛慶
原文作者:Frank Sch?tzing
譯者:朱劉華、顏徽玲
出版社:野人
出版日期:2007年08月29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6807053
裝訂:平裝
叢書系列:故事盒子
規格:平裝 / 896頁 / 15*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CONTINUE##
  在我接觸範圍裡(07年我逛書店的時間大減,不敢說很清楚),「群」這本書的行銷算是做得不錯的。

  首先是廣告辭「當大海有了智慧,第一個念頭居然是殺人」,對於科幻愛好者的我來說,好的封面設計、和波長的文類加上引人注意的文案,讓我在書店裡立刻把書拿起來看。

  更不用提它好厚,這也合我的興趣。

  不過因為被廣告告辭騙過幾次(像四的法則這種),所以學乖了,還是小心一點比較好,所以暫時不買。但過一陣子又看到了「報紙」(宣傳廣告做成報紙,大魔法師也有這種報紙),這就有趣了,因為這種東西比較讓人想拿回去看,我就是這樣做,然後看完就下訂了……

  其實也有上網查啦!褒貶不一,不是那種評價一面倒的小說,但大致上還符合我的期待,應該沒買錯吧?想歸想,還是放了好幾個月才拿來翻。

  然後就一口氣看完(除了被愛拉中斷,因為更好看)。

  生命是從大海中產生的,這一點目前學界幾乎沒人反對(有人認為是外星來的啦),而目前找得到最古老的生命型態,也都是從海裡面找到的,有些甚至是在一些難以想像的嚴苛(對我們而言)環境找到的。

  之所以是最古老的生命型態,是因為千萬年、甚至億年以來,這種生命的存在幾乎沒有變化。站在我們的立場來看,這玩意簡直是不知長進,沒有進化。但話又說回來,這是人家生命構造「完美」的明證。因為完美,所以不需變化。

  或者,有了不一樣的變化,超乎人類想像的變化?

  於是「群」出現了,一個「一為全、全為一」的生命概念。

  既然「一為全」,一以外的就是「異」,必須加以排除。既然「全為一」,全即擁有「一」的意志,那當這個「全」的大小是地球規模的時候,那可是一點也笑不出來。

  「群」 (Yrr)開始對人類進行類似抗體反應的行為(這種概念到很常見,「勇往直前」就是),而人類的反應則「很好萊塢傳統」。怎麼說呢?反正科學家一定很想研 究、美國政府一定很想藉機統治地球、一般民眾反正就是尖叫。說實在的,這部分比較無聊,看了很煩,比較像不成氣候的小嘍囉發的政治牢騷(老實說逢內果的作 品也給我這種感覺,雖然很多人推崇這種內容,在我看來只是社會適應不良的無病呻吟)。

  講個提外話,這種對美國政府的批判文學,後來也出現一種不一樣的陰謀論,說這種批評是美國政府刻意鼓勵,讓民眾有些發洩,然後美國政府可以做更多「其他事情」。反正如果你陷入這種妄想迴圈,求神保佑吧!

  不要管這些缺點了,真正精采的是書中的詳盡資料與設定,尤其是透過鳳凰計畫(卡爾.沙根非常重視的計畫,但實在太花錢……)的思維來進行接觸與分析,以及後續產生的意識、道德、生命觀的辨證。

  這些討論散佈書中,與書中角色的人生糾結,塑造出各種不同的小故事,某方面來說,這也是「群」,但這是「人群」,每個個體都是獨一無二的,這讓世界精采多了。

  這本書有點難啃,缺乏相關背景知識可能會看得很累,不過如果有這些簡單科普知識的話(常看Discovery其實大概就懂大半了),樂趣會成指數提升喔!

  對了,書末的評論裡提到關於歷史記憶的東西,剛好看愛拉與穴熊族書裡也提到兩個人種面對歷史時大腦處裡方式的不同,還真有意思。

  而文中提到,沒自信的政權總會想對歷史動手腳,看看過去幾十年來老K在台灣歷史動的手腳,還真是有道理,更不用提直到現在還有不少人以為這些被動過手腳的才是對的,甚至懼怕面對真相,講盡辦法掩蓋事實勒!

  不過,如果跟群一樣什麼都記得牢牢的,世界也未免太無聊了。

li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