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經感想:出埃及記14-33

終於來到高潮,要過紅海了。

不過這段老實說沒太多好談的,雖然很多人去考證確實渡海地點(「紅海」這個翻譯基本上是錯的,原文指的是蘆葦海,就某個長滿蘆葦的鹹水湖,但正確位置不知道),但基本上這件事情是一種神蹟,太去強求科學證據或者想要再現(跟考證十災一樣)其實意義不大……當然,對想要拿學位的研究生意義很大,或者出書賺錢也很有用,不管你想證明還是反對,市場都很大。



反正我也沒想談太多,這是電影特效非常燒預算的橋段,實際上聖經裡也不過幾句話而已,因為這個神蹟並沒有其他的更了不起,就只是一個神蹟而已。

但也因為夠戲劇化,以色列人這次終於比較願意相信摩西了。

比較需要注意的是摩西的姊姊美利安,這時她有了先知的頭銜,連同哥哥亞倫,他們三位這時都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但就算如此,以色列人幾乎馬上就開始抱怨,跟那些整天鬼叫還我七天假的左膠一樣愚蠢,而且不知感恩。

這是奴隸當久了以後的人格特質,就是一點責任都不想負,只想當伸手牌的,但又特別精通於抱怨之術,彷彿別人都欠他一樣。

於是他們開始覺得上帝欠他們了。

這是非常危險的想法,超級危險的,因為這是把自己當成神的徵兆。

他們已經在心裡建造偶像了。

之後上帝降下嗎哪,對,就是電玩裡面超愛設定的魔力根源,其實只的就是這種白色的奇怪食物,不知道哪個天才把它變成魔法點數的統計單位,雖說這玩意也的確是魔法食物啦!

接著以色列人跟亞瑪力人打仗了……這是第一場戰爭,以色列人當奴隸當久了,根本不會打仗,於是摩西再次祈求上帝協助。

然後這宿敵從此跟以色列人打個不停,直到一起被消滅……

接下來是很有趣的場景,摩西的岳父,米甸的祭司葉特羅帶摩西的妻兒來訪(當初約瑟回埃及其實有把妻兒帶回去,顯然之後先讓妻兒回家去了),同時「帶頭向上帝獻祭」。

很顯然他崇拜的是同一位上帝,而摩西的宗教觀念,也一定會同時受到葉特羅影響,畢竟他岳父可是祭司,日常生活一定非常宗教化。

換句話說,上主雖然向摩西顯示自己是他祖先的神,但其實他就是神,不是別的,而神就只有一位,沒有別的。

在神權時代,神職人員很自然要擔任法官的角色,因為要斷定是非對錯,於是葉特羅也傳授了相關組織架構給摩西--是的,很多規矩其實都是中東自古以來的習俗,比方說在城門申冤這種,以色列人要成為一個國家,需要學習的還很多,因為他們跟白紙一樣(而且還很廢不願意學習,動不動就抱怨政治好討厭,跟很多不關心政治的台灣人一樣)。

於是,上帝要傳下律法的,首先是最基本的「十誡」。

十誡其實要講內容很多,所以這裡不談細節,我會另外發文,因為真正重要的是摩西下山時看見的。

以色列人的奴性在這裡可清楚看見,這也是台灣人非常需要警惕的,因為台灣人就是這付德性--喜歡造神。

是這樣的,以色列人在埃及四百年,不可能不知道埃及人是怎樣拜神的--有神像。

其實神像本身不是問題,心態才是,你把那個像當神在拜,就是一種偏差(同理,把十字架當神拜也是錯的)。

演變大概是這樣:

  • 古人說拜就拜,或者說,在心裡向「自己的」上帝祈禱,這時還沒有形象可言。
  • 漸漸的,人開始覺得神應該有個形象可以辨識,或者因為在某處遇見不可理解之事,所以會有山川樹木崇拜,這是屬於「聖地」的崇拜。
  • 另一種則是關於自然力量的崇拜,例如雷電,這時符號出現了。
  • 再來是動物或者祖先崇拜,這時造型出現了。
  • 接著隨著都市化與神權組織出現,為了分工的必要,同時也為了集中權勢與分配權力,重被被精緻化,或者神秘化,於是神像出現、允許接觸神像之祭司被分別出來。

結果就是民眾像亞倫要求造金牛當神像。

這是關鍵,他們「自己造神,結果就是自以為神」。

你說他們虔誠嗎?超虔誠好不好,但問題在於你拜錯了,這可不行。

所以別跟我說什麼宗教都可以,才沒這回事,就連基督教都不可以(有本書叫「耶穌比宗教大」,推薦給大家),因為關鍵在於你的敬拜心態,不是這些組織與儀式。(雖說組織與儀式可以協助你進行敬拜)。

對了,上面的演進還有後續:
  • 耶穌宣告了萬民皆祭司,敬拜再度扁平化
  • 為了傳教需求,科層組織再次出現
  • 因為成為國教,組織再度膨脹,最後出現教廷這種巨獸
  • 馬丁路德宗教改革
實際上,宗教改革從沒停過,一直在改革,,如今再度出現成百成千的教派,回歸上古時代那種情況……因為如果你停滯下來,就保證會變成錯的,因為社會一直在進步,這是上帝對我們吃智慧果之後的詛咒但也是祝福,是處罰也是要求。

總之以色列人白爛到摩西還在山上跟上帝溝通(上帝的雷雲可沒離開),就已經開始妄想要製造神像了……要知道,或許上帝很久沒啟示他給以色列人看,但不能拜偶像的律令從雅各年代就開始了,如今他們覺得自己「贏了」,就開始覺得自己的神比較強,然後要為他造個像來拜了……

是的,他們出發點其實是「正面」的,但其實他們搞錯了,因為就算是埃及神的神,也同樣是上帝,因為神只有一位。(相信有神是對的,但你給這個想法錯誤的形象,這就叫拜偶像)

說起來人如果沒有形象可以憑依,想像力就不知道該怎麼辦,像號稱沒有神的佛教,其實拜得比誰還嚴重,徹底偶像化,甚至還有念佛這種功課(這行為本身沒有任何意義,就只是念一個字串而已)。

不過這種「地區神」的觀念之後還持續一千多年,直到耶穌來才改變這個觀點,而當年的以色列人顯然不理解這種事情,因為相較於他們遠古的先人,他們反倒已經接受那種地區神、國家神的觀念--這反倒是文明發展之後產生的退化--想獨占神。

或者說神的祝福可以被獨占、神可以被收買……對,現在台灣一般俗民宗教體系也是如此,這是非常「落後」的宗教觀,而且本質有毒。

但當年的以色列人就是這付德性啦!

在這中間,除了十誡以外,還頒布了許多規矩,還是提醒一下,那是給當年文明落後而且在外漂流的亡國遊牧民族用的。

例如祭壇不該有台階,因為那個年代沒有內褲,而露下體很沒禮貌(記得挪亞氣到詛咒自己孫子嗎?)。

例如奴隸的篇幅還提到娶妻,記得那個年代的女性沒有人權嗎?所以這條例反倒是保障了。

暴行的處罰則是源自漢摩拉比法典,這部份基本上是照抄(顯然有實用性)。

附帶一提,聖經很多內容其實都是直接抄自鄰近文明的典籍,新約甚至很多段落與思想直接引用亞里斯多德跟柏拉圖的著作⋯⋯他們的老師可是有名的同志蘇格拉底(還寫過不少位同志辯護的文章)。

牛殺人則是「以前常發生」……其實現在的非洲,每年殺最多人的「人以外的」動物依然是牛,野牛。

誘姦必須娶妻,這算保障,因為古代失貞的女性可能下場是被處死(現在一些穆斯林跟印度教徒依然會這樣做)。

安息年則是很重要的規矩,因為當時兩河流域的土壤劣化已經越來越嚴重了,原因正是過度開墾。

再來則是一堆非常龜毛的,關於聖幕、約櫃、祭司服裝的條例,但這一堆細節到底有什麼特別意義,恐怕已經很難探究了(但還真有不少學者在研究,認為這些尺寸、顏色、材質應該有某種特別目的或密碼)。

我自己是覺得那些對現代的我們並不重要,重點只是「你到底能不能聽話」而已,這次給的指令比給亞當夏娃的要明確許多,實際上以色列人這次乖乖照做了(一開始),跟挪亞一樣。這也告訴我們,其實這種一次性、規格化的任務,看來瑣碎,其實都是最簡單的,上帝或許希望透過這樣明確的指導,讓以色列人可以逐漸理解讓自己分別為聖的重要性……其實我們很快就會看見這實驗其實並不完全成功。

因為金牛來了……

於是懲罰也來了,總之,那是約,既然立了,上帝一定守約,這個約除了祝福,也包含違約的處罰。

當然,或許你會覺得那約跟大多數以色列人無關,他們並沒有立這約……但其實,這是一種預告,因為「上帝其實根本沒必要跟你立約」,反正他管你是管定了,因為你是祂造的,你的人生目的也是祂定的,既然祂願意跟你立約,說起來是你賺到了。

畢竟這個世界沒有任何人可以自外於其他人。

第33章有個用詞很有趣,就是摩西一直希望能「認識」上帝(和合本,現代中文譯本翻作「了解」),上帝也說牠「認識」摩西。

要知道,這個「認識」在原文裡代表著「透過體驗而理解」,最是各種程度的認識裡面最完整的一種,甚至可以用來描述「性行為」。所以說,聖經一直將上帝與人的關係描述為婚姻不是在開玩笑的,因為這是非常熱情的宗教描述……是說,只要理解近東文明的宗教傳統一直有著性崇拜(印度教甚至佛教也是如此--我說的不是傳到遠東以後變很假掰的漢化佛教--那比較接近華儒奴佛教)就能發現這種特色,至於後來保羅的禁慾乃至於天主教某些教派接近偏執的性恐懼……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當然,核心依然是忠貞,對熱情--性慾的尊重在聖經裡從不踰越這條線,所以聖經才會多次譴責廟妓或者性霸凌(聖經裡描述的男男性行為幾乎都是這種性質),對大衛王最重的處罰也是來自於他的性問題(殺夫奪妻)。

留言

li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