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葛瑞格.摩頓森、大衛.奧利佛.瑞林
原文作者:Greg Mortenson、David Oliver Relin
譯者:黃玉華
出版社: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2008年05月29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7247728
裝訂:平裝
叢書系列:EUREKA文庫版
規格:平裝 / 384頁 / 15*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閱讀版本:試閱版/25k/336頁/單色印刷/普級/平裝
出版地:台灣
##CONTINUE##
馬可孛羅是家專出旅行出的出版社,想當初去尼泊爾回來,興沖沖的買了走過興都庫什山回來看,然後在去肯亞度蜜月時看完這本書。
沒辦法,我從小最響往的地方,就是喜馬拉雅山跟土耳其斯坦(就烏茲別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山區),有關這裡的書,比方說那裡的印度河正年輕這本,都會讓我很感興趣。
所以啦!這本書有搶到真是爽極了。
既然我說旅行書(不是旅遊書),就表示不是一本教人家去玩的書,基本上這整個書系,雖說都跟異國有關,但其實內容有更多是關於文化衝突與包容、自我提升、人道關懷的深度探討。
本書背景從有名的殺人峰K2開始,這種山以完美的金字塔型、超難接近、每年都殺死好多登山好手聞名。但也因為他位處難以親近之地(所以一直沒正式命名,留 著K2的編號,後來因為Kill too much,K2的名字就定下來了),所以鄰近的村莊變成了與世界隔離的最邊垂。
講是這樣講,其實這是古代絲路的路線、法顯與玄奘都走過這條路,這可是條文明古道,生活在這裡的人,靈魂裡可有著東西文化交會之下的睿智。
睿智是一回事,這裡也是個「落後到不行」的地方。一來太偏僻,二來又是那種國境曖昧之地,基本上政府是不會想去照顧這種地方的。
但一位美國來的登山者,因為一次死裡逃生的經驗、一次美麗的迷途,他愛上這塊土地,愛上這裡的人們,最後他擁抱整個中東國家。
這本書的美妙很難用三言兩語形容,一方面他是真實故事,二方面若把好看的地方講出來,就差不多是整本書了,所以我看我還是收斂一點,只挑我最欣賞的兩個部分來談。
首先是基層的聲音。當摩頓森用他美國人的焦急態度在處裡學校建設時,村長跟他說了三杯茶的事情,而他從呈現出來那種耐心,也就是親近、聆聽、參與,以及不 急不徐,成事不必在我的豁達,真的很撼動人。我要說,生活在現代社會,有太多被迫飛快進行的事情,這段真的讓我有很多反省與感觸,因為,就算我能理解,現 代社會也不允許一般人過這種生活……但我真希望這種慢活與樂活的文化能慢慢在社會裡紮根(至於一些雜誌推廣的東西,那根本是商業包裝,專給錢太多的人享受 用的,與現實完全脫節)。
接著是教育,有就是一般學校與宗教學校的對比。講到教育……看見神學士的教育方式,你再看看台灣過去幾十年來的教法。神學士教育孩子仇視外國,國民黨教育 孩子仇視本土,兩個仇視對象相反,但所想要達成的都是對獨裁體制與血統圖騰的忠誠,還真是差勁到極點。所以,教育正常化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尤其在台灣 面臨教育已經在走回頭路(從媒體造神就能看見這這種回頭路已經開始),我們如何盡自己的力量保住民眾的公民參與意願以及社區意識,真的是很重要的課題。
這本書內容當然不只這兩個面向,太多了,真的,推薦大家自己去看看才會知道。
非常感謝出版社提供這次試讀機會,這本書真是太棒了。